洛阳纸贵今犹在?后 DeFi 时代,区块链将何去何从

竞抄三都赋

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” –《晋书・文苑・左思传》

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,生于公元 250 年,小时候相貌平平,才学也很一般。他的父亲左雍自左思年少时就看不起他,甚至对人家说已经成年的左思才学还不如他自己小时候。左思听到这番话,很不甘心,便开始努力读书。

20 岁那一年,他的妹妹左芬被选进王宫做妃子,全家人得以迁往国都洛阳。左思也因此有机会接触更多文人雅士,写作水平开始提高。他读了东汉班固的《两都赋》和张衡的《二京赋》,虽觉得不错,但也觉得文风华而不实;于是打算以三国时期的魏都洛阳、蜀都成都、吴都建業(今南京)为题材,编写一篇类似《两都赋》、《两京赋》的作品。他收集大量的历史、地理、物产、风俗人情的各方面资料,闭门创作,十分努力,花费十年时间终写成了《三都赋》。

由于当时左思尚未出名,以陆机为首的一些文人对他的作品嗤之以鼻。幸得当时较有名气作家张华、皇甫谧等人支持。皇甫谧亲自为《三都赋》作序,并请著作郎張載为魏都赋作注,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。《三都赋》因此名声大震,于是左思就这样火了,卖书的也火了,卖纸的也火了起来。人们啧啧称赞,竞相传抄,原来每刀千八百文的纸,一下子涨到两、三千文,就这,还得天不亮就得排队、拿号才能买到。到后来纸张竟然销售一空;还有好多的人骑马、坐轿的跑到外地买纸,印刷、抄写这篇千古名赋。洛阳纸贵” 因而得名。